孔颜曾孟不结亲并不存在
2020-11-04 15:54:14
  • 0
  • 0
  • 4
  • 0

《礼记•昏义》有言: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然孔颜曾孟四氏为中华显族,因两千多年世交关系,且在相互家族有字辈因素,一直在民间被认为不结亲.但是这个说法虽然流传甚广,而其实不然。以四氏宗子府为例,四氏中仅孔颜孟三氏就多有联姻结亲记载,更有仲子之后与孔氏联姻。

如:颜氏六十一代宗子颜公鋐娶孔氏,并继娶孔氏;

六十三代宗子颜从祖,娶孔氏,无后,以堂弟颜肇先为宗;

七十八代宗子颜廷汉,娶孔氏,生一女一子(今之宗子颜秉刚先生)。

孟氏五十三代孟之训娶孔氏,继娶仇氏;

五十六代孟希文娶孔氏;

五十八代孟公綮,娶孔氏,生女,配孔氏六十二代宗子孔闻绍;

五十九代孟彦继娶孔氏;五十九代孟彦璞,娶颜氏,生女配颜氏之子颜赓;

六十代孟承光娶张氏,生女嫁入孔氏; 

六十代孟弘誉,娶孔氏;

 六十一代孟闻玺,娶孔氏;

六十三代孟贞珮,娶刘氏,继娶孔氏,苑氏,高氏;

六十三代孟贞仁娶董氏,继娶孔氏;。

由上可以看出,孟氏与孔氏两个家族之间的确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婚姻关系。表中孟子五十三代至七十代,有八个娶孔氏为妻( 包括继妻) ,并且,其女儿中有两人适孔氏。担任清翰林院检讨、山西学政的孔氏后裔孔尚先在为孟贞珮写的《墓志铭》中就称: “余与孟氏世讲也,又世姻也”。 另一孔氏后裔、担任清盐运使的孔兴琏,在为孟贞仁写的《墓志铭》中也称“余与公累世通家”。孔子六十一代孙孔弘干,在为孟子五十九代孙孟彦继写的《墓志》中也有“孔孟有朱陈之好”的记述。上述 《墓志铭》中一再提及的“世姻”、“累世通家”、“朱陈之好”,概括反映了两个家族之间婚姻关系的亲密。

另外,曾氏与孔颜孟氏之联姻,虽未在《阙里志》和《陋巷志》中有载,但在民间例不胜述,所以孔颜曾孟不结亲之说并不成立。又,笔者祖母,乃孙氏女,姐妹二人,分别嫁入孔门与颜门,皆七十六代妇。因此可见四氏并非不结亲,而是结亲要辈代相称,不能乱了昭序。仲府在和孔府的联姻事情中,因突出了孔府是“天下第一家”,是先师家族,是师生关系,未尝高攀如此显赫的圣公府。在联姻要求“门当户对”的前提条件下,只是和孔府近支当中的诸次子府第进行过联姻。据《仲氏族谱》载:仲子六十三代主鬯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仲承述的第四子仲蕴釪为恩贡生,候选州判,娶至圣孔子六十六代孙、曲阜县世职知县孔兴认之女。二是仲子六十六代孙,貤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仲振梓娶至孔子六十五代孙、曲阜县世职知县孔衍泽之孙女、孔庙五品执事官孔兴杼之女。再是仲子七十代主鬯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仲延年亦娶曲阜“孔公馆”孔氏,但因史料缺乏,不知这位孔闺秀是何人之女。除此以外,仲承述的次子、恩贡生仲蕴镛之女适孔庙五品执事官孔衍淓之子孔兴挺。

主祀仲子的仲府在和颜府的联姻中,有仲子六十三代主鬯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仲承述娶复圣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颜懋衡之女为正室,继又有仲承述第三子、候选主簿仲蕴镜娶颜氏六十九代宗子颜懋衡之孙女、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七十代宗子颜崇敷之女。通过仲府和颜府的联姻可看出,古代联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近戚作戚,所谓的亲上加亲。这种亲戚关系,在圣贤后裔的家族中,一直被世代相沿。就是今天,仲府和颜府的嫡系传人也相互以表亲谓之。

仲府同曾府的关系,除在公众场合上各称博士以外,在私人会晤时,亦以表亲相称谓。原因是二府之间亦有联姻。这种联姻发生出现在清代乾隆时期,仲子六十五代孙、世袭五经博士仲耀涵之女适曾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六十九代曾毓尊为妻。就是这样的一层关系,使两个府第之间的亲谊相沿数百年,持续维系。就在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仲耀涵之孙、仲氏世袭五经博士仲贻熙在修定仲氏家志《仲里志》时,而持志稿求正于其姑丈曾毓尊。时至解放前夕,曾氏翰博传人曾繁山先生赴台,这种世代戚谊才被暂隔。

仲府在历史上除和孔、颜、曾三府的主人建立如此久远、亲近的关系成为姻娅世好外,还和另外一位圣贤的嫡系子孙保持这种关系,这就是邹县(今邹城市)的亚圣府(孟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